反观日本,极其重视太平洋战区,早在二战开始前,就有一项国策方针是“向南方海洋方面扩张发展”,即所谓的“南进”政策,自认与“东南亚诸国及南洋地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”,想要将这些地区变成日本的殖民地,摆脱美国对日本在石油和钢铁等方面的经贸钳制,建立一个“自给自足”的经济体系。
于是,日本在欧美忽视的情况下率先占领了太平洋诸多岛屿,抢先占据战略优势。
一方势在必得,一方仅想着防御。战略思维的不同,导致资源倾斜的不同。开战前,日本在太平洋部署的陆军达到25万,英美等同盟国约有35万,看起来兵力比日本多。
但是,日军是精锐,而同盟国的士兵大部分是当地雇佣的二流部队,缺乏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应有的作战素质。举个例子,菲律宾有防御部队13万,但美国正规军只有1200人,其他都是菲律宾雇佣军和民兵。这样的情况还很多。
而且美军对于太平洋诸岛的地理环境、气候条件并没有深入了解。例如,美军拟定了瓜岛战役的计划,但指挥官此前压根没听说过瓜岛这个地方,手上唯一的资料是很多年前的一张海图。
因为以上这些原因,日本突袭珍珠港的时候,美军一时之间被打蒙了,反应过来之后迅速做出有效应对,但已失先手,初期打得挺难。
美军虽然武器装备较好,可日军几乎都是被长年累月洗脑的战争狂热者,意志极其顽固,一个个不要命似的。那时的美国还没打过像样的对外战争,从未遇到过日军这样的敌人,很多美军士兵对日军感到瘆得慌。
假设美军对太平洋战区的重视度提高一个等级,或者美国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太平洋战场,或许这场战争不会耗时这么久,也不会这么难打。
当然了,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,美国国力十倍于日本,即便被山本五十六初期偷袭得手,美军处于被动应战的不利情况,但随着美国战争机器的启动,航母、飞机源源不断地开往太平洋,这战也就越打越顺了。
美军的损失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。
太平洋战争下来,美军的伤亡约在12万左右。美国自立国以来,除了对宗主国的独立战争,其余的对外战争,大概都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伤亡,因此对他们冲击很大,认为损失惨重。
但和日军对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,日本陆军的伤亡人数约为110万,海军约为40万,战损比极为惊人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整个日本联合舰队,几乎全是在美军的炮火下报废。
以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“莱特湾海战”为例,美军的伤亡人数不到三千,日军伤亡人数超过一万。
硫磺岛战役中,美军战死6821人,伤21865人,合起来伤亡28686人,日军死了22305人,被俘1083人,共计23388人。
而这还是美军的伤亡首次大于日军。据说正是因为这一战,美军才考虑对日本本土使用原子弹。
所以,太平洋战争中,美军用武器装备去填,损失的是钱;日军用性命去填,损失的是人。两者不是同一种概念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