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疑惑了,科学家说:穷人就应该多生孩子,这是最佳生育策略
这话说的,好像不对劲呀,不是“要想富,少生孩子多种树吗?”怎么穷人应该多生孩子呢?这是哪路“砖家”?
别急着质疑,且听我解释。
自古以来,穷人被压迫,食物少,机会少,整日劳作,所得无几。没有门路,没有资源,靠自身努力很难突破阶级壁垒,这是大家都知道的。甚至有了孩子,把孩子健康养大都很难。但,我们虽穷,我们也得传递基因呀。于是“自私的基因”就发展了策略——咱们多生几个:就像买彩票一样,一张中奖几率小,多买几张几率就大了。孩子多了总有平安成年的,说不定谁出息了,全家沾光。将来长大了都是劳动力,对家庭也是好的!
所以,穷人就倾向于多生啦。这是资源不足、又想保证基因传递下的最佳生育策略。
而富人,有资源,他们生下的后代“活到成年,传宗接代”的概率更大。所以,人家就不着急了,生一两个好好教嘛。比较注重后代质量。而且富人都比较有闲钱搞搞艺术、搞搞个人享受,养孩子辛苦,咱有资本,少生几个也能保证基因传递。
进一步研究,吓人一跳
原来呢,这种说法是进化心理学家搞出来的。他们根据动物的生育策略,提出了“慢策略”和“快策略”这一说。
比如蓝鲸、大象这种动物没有天敌,一生生的就比较少,生出后好好培养,这就叫“慢策略”。老鼠、甚至更小的苍蝇蚊子、细菌,它们性成熟早,迅速多数地培养后代,这就叫“快策略”。
对应人类社会,还惊人地发现。家庭环境不好的(不止是穷,还有环境不稳定这个因素),比如父母经常吵架、单亲家庭的孩子,就成熟得早,结婚也早,生孩子早。而且同时“快策略”的人还会互相吸引,在一起生许多孩子。比如很多美国黑人家庭就是这样。
而富裕家庭的孩子,家里有爱、环境稳定的,就不那么着急,探索一下这个,摸索一个那个。更“悠闲自得,不着急”。
今天的家长都想让自己孩子“晚熟”一点儿,那么,挣不了太多钱,但最起码要维持家庭稳定,给予孩子更多的爱,才不至于让孩子“太着急”走弯了路变成“问题少年”。
关于养育的个人思考:质量比数量更重要
现在社会整体提升,我们每个人享受的物质福利都比过去的贵族要好。已然不是缺吃少喝的年代了。我们社会的工作方式也在改变。
过去靠劳力,现在靠脑力。而脑力资本需要经过漫长的积累。
比如读完博士,当了医生。前期就要等待30年才有回报,但这种回报是巨大的。比劳力更有竞争力。对于很多行业来说,五个单纯的体力劳动也不如一个高端的脑力劳动者。尤其将来更多的体力劳动会被人工智能取代。
我们要让孩子有竞争力,就要付出成本来培养。对于普通家庭,如果生太多,父母的心血、财力必然支持不了。所以,咱们精养一个、两个就够了。
哪怕现在你是穷人,也没有穷到活不下去,孩子成不了年的地步。所以,多生孩子的策略虽然写在基因里,延续了这么多年。但你依然可以用自己的理智来对抗这种策略。
少生,精养,等待孩子成年,期待更大的回报。
你的孩子会谢谢你认真看到这里
综上所述:对于我们芸芸众生,目前生下孩子,把孩子培养好才是最佳策略。生不生二胎,要考虑的是,我能不能把这两个孩子都教育好?
能,我就生。觉得精力不够,一个都养育得不理想,就先搁置一下,提升一下自己的“育儿知识、育儿技巧”,再考虑。这对孩子,对你自己都有好处。
最后的话:今天我们分析了一个普世的社会现象——穷人家庭反而孩子生得多。并解释了进化心理学家给出的原因:这是基因传递策略,多生才能用数量对抗资源不足,保证基因延续。
当然,这只是一方面。社会现象很复杂,人有主观意识,任何事情的成因都是多方面的,你觉得还有那种因素在作怪?欢迎留言分享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